李茂春[清末民國武術家]

李茂春(1875-1939),祖籍河北霸州,人稱“霸州李”。功力門武術大師,中國著名武術家。其女李文貞子承父業,武功純正,曾參加1953年“第一節民運會”並受到了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、賀龍等中央領導的接見,在天津傳人較多。

少年出家 寺廟習武

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李茂春出生在河北省霸州東關的一戶普通農家。李父平日務農,依靠幾畝田地,一家尚可度日。李父給剛出生的男孩取乳名發兒,希望李家香火以繼、人丁興旺,然而天不遂願,李發自幼便體弱多病。李發是家中獨苗,父母對他鍾愛有加,為了讓李發能夠得到神佛庇佑,平安、健康地長大成人,父母常到東關外的寺廟裡燒香許願,甚至按照當地習俗將兒子捨入寺廟,當了記名和尚,拜了淀神廟的老住持為師父。李發從此改名李法。不知不覺,李法在寺廟裡長到了六歲,不料病魔並沒有遠離這個孩子。這一年,李法大病一場,連日高燒不退,嚇得父母心驚膽戰,除了進一步求助神佛外別無他法,只得許願,只要兒子保住性命,甘願讓他出家為僧。李法後來果然康復,父母雖然不捨,也不敢違逆當日佛前所許之願,只能讓李法入寺為僧。於是李法在七歲那年(1881年),成了淀神廟中年齡最小的帶髮修行的和尚。

淀神廟裡的和尚,有些出家前就是習武之人,老住持也有些武功,淀神廟裡習武風氣較濃,和尚們常常練習拳腳、刀杖等武藝。耳濡目染,李法對武術產生了濃厚興趣。住持和師兄們都很喜愛這個聰明厚道的“小老道”,便傳授他一些基本功法和拳術、器械的簡單套路。李法雖還是個孩子,但練得很是起勁兒。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,李法練武認真、用功、不怕辛苦,為他日後成為武林高手打下了根基。  

拜師學藝 武功有成

日復一日,年輕的李法在淀神廟裡擔經習武,日子雖然清苦,卻也安定平靜。不料政治風浪的波瀾,還是波及到淀神廟,給李法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衝擊。隨著義和團運動遭到鎮壓,清政府下令禁止民間習武,不準民間私藏武器。禁武之風吹到霸州,寺廟裡再也不能看見和尚們舞槍弄棒的身影,再也不能聽到他們習武練功的聲音。此時的李法,已經長成20多歲的壯實小伙兒,筋骨強健,力大超人,對武術的摯愛,使他一心渴盼遇到名師高手,提高自己的武藝。禁武之令沒能阻止他對武術的追求,白天他毫不惜力地為寺里挑水、砍柴、鋤地、割麥,夜晚背著眾人,披星戴月地私底下悄悄練習。

皇天不負有心人,李法時時尋覓的武林高人終於出現了。李法常去井邊挑水,一位老漢獨特的挑水動作引起了他的注意,其他人都是拿起擔子蹲下身去擔起兩桶水,這位老人卻是將兩個裝滿水的桶平舉至肩,然後擔走,而且步履輕盈,毫不吃力。李法知道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底,這樣挑水是根本做不到的。他看在眼裡,記在心頭,等待拜師機會的到來,然而拜師過程的一波三折卻是他始料不及的。

“小老道”李法眼力不錯,這位50歲左右、雙目炯炯的老者不是普通人,他姓王名絳雲,原籍山東,是義和團的拳師,武藝高強。義和團運動失敗後,王師傅為躲避清廷的追捕,歷盡艱險,輾轉來到霸州。經過努力,李法終於如願以償拜在王老漢門下。

拜師儀式是悄悄進行的,沒有驚動任何人。自此,“小老道”李法跟隨師父王絳雲認真習武,用心練功。王絳雲師傅的拳術刀劍屬於“功力門”,功力門講究內外兼修,所謂“內練一口氣,外練筋骨皮”,內外合一乃為功力。李法在師父的指導下,受益頗多。師父教得精心,徒弟學得刻苦。李法非常珍惜跟隨師父習武的時光,日復一日地磨練自己,提高自己,功力日增。俗話說“十年磨一劍”,李法整整苦練十年,終於掌握了不少奇功絕技,他精於拳術、劍術與點穴術,擅長使用的器械是雙鉤。

淀神廟的老住持一向器重李法,希望日後將衣缽傳交給他。李法是帶髮修行的弟子,這便引起他人的不滿與議論,指責住持的做法不合佛門規矩。李法本無意於住持之位,正遇家中捎來母親病危的口信,於是離了寺廟匆匆趕回家中。在母親的病榻前,李法見了母親最後一面,答應母親還俗以繼李家香火。料理完母親的後事,李法結束了30年“帶髮修行”的寺廟生活,還俗留在家中,更名李茂春。他一面幫助父親種田,一面繼續練武。  

闖蕩京城

為了提高技藝,開闊眼界。於是,李茂春走出霸州,來到京城,開始了天橋賣藝的生活。

李茂春在天橋的生意十分紅火,他贏得觀眾的青睞,不是靠華而不實的架勢,也不是靠自吹自擂的吆喝,而是自己多年練就的真功夫。他的大刀表演,力道十足;劍術表演,準頭更勝。李茂春練的一口大刀,樣式效仿三國關羽的“青龍偃月刀”,刀上鑄著“曹州刀王”四個字。這口大刀三個壯漢都抬它不動,李茂春卻能舞得上下翻飛,虎虎生威。他的劍術也很出色,更加令人驚嘆的是收勢之後,讓人平舉劍鞘於遠處,自己則將雙劍投向劍鞘,在觀眾的驚呼聲中,飛劍不偏不倚,插入劍鞘,可謂絕招。每每於此,掌聲雷動。

李茂春在北京漸漸站住了腳,無論在天橋、鼓樓或趕妙峰山的廟會,他的觀眾總是很多。李茂春本性善良,樂善好施,常拿些錢來周濟那些生活貧困的同行及食不果腹的孩童,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“霸州李”的名號。在北京,他以武會友,結識了一位叫恆泰的朋友。恆泰也是武林中人,在天橋看了“霸州李”的表演,覺得他武藝高強,便邀約會面。初次約在天壇,夜晚相見。兩人自報家門寒暄過後劃圈為界,言定先出圈者為輸,之後便你來我往,飛騰跳躍,在圈裡比試起來。恆泰是太極門高手,武功不俗,李茂春更非泛泛之輩,最終誰都沒有出圈,打成平手。兩人惺惺相惜,互相欽佩,暢談之後更是相見恨晚,引為知己。此後兩人經常一起演習武藝,交換一些練功的經驗體會。恆泰將技藝精湛的“太極十三劍”教予李茂春,李茂春也把地趟雙刀、軟工鞭無所保留地授給恆泰。

李茂春在北京的生活還算穩定,他希望多結交一些武林朋友、名手高人,共同切磋武藝,然而一件尋常人眼中的“好事”,卻逼迫他不得不離開了這座城市。一日,李茂春接到傳話,要他到神武門去當差。他住宿的小客棧一下子炸開了鍋,大家紛紛議論,這可是平步青雲的事情,一旦進了神武門,不是護軍,就是皇上的近臣,那可不得了,從此榮華富貴了,這是一個賣藝者做夢也想不到的事呀。李茂春卻並不這么想,他習武純粹是出於對武功的熱愛,想在武功方面有所作為,根本沒想過依靠武功謀取一官半職,更何況從王絳雲師父那裡,聽說過朝廷鎮壓義和團的種種暴行,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去充當朝廷鷹犬的。李茂春不明白,自己怎么會驚動了官府呢?他不知道,衙門裡的一些人時常作為耳目混在遊人與觀眾之中,李茂春武藝高強被他們看在眼裡,才有了今日的“內廷傳喚”。李茂春左思右想,還是覺得儘早脫身為妙,於是趕緊付清了店錢,謊稱去神武門賦職,便匆匆離開客棧,來到了百餘公里外的天津。

浪跡寧滬

李茂春在天津小心翼翼地住了一段時間,並未發現朝廷要緝拿他這個“忤逆”之人,便安下心來。當時時局已亂,南方的革命運動如火如荼,京城裡緊張得很,紫金城里的御林護衛人人自危,個個自保,根本無暇顧及一個小小江湖藝人的事。李茂春因此得以脫身,他在天津收下幾個徒弟,安定下來,但是過不多久又離開天津踏上征程,因為他始終懷有一個理想——遍訪天下武林高手。

南京簡稱寧,是著名的六朝古都,襟江帶河,山川秀美,虎踞龍盤,盛名百世。李茂春離津南下的第一站便是這座秦淮名城。

在南京安頓下以後,李茂春開始在夫子廟一帶賣藝,以期會遇高人。李茂春技藝高超,從不惜力,表演時每每使出絕招,頗受觀眾歡迎,生活不成問題。他又憐貧惜弱,常助別人解難,所以在江湖上,“霸州李”很有人緣。

上海是近代最早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,民國初年,上海匯聚了不少武林高手。李茂春沒有忘記自己闖蕩江湖的目的,在上海多次與人比武。大家紛紛讚嘆“霸州李”神功,從此李茂春獲稱“鐵胳膊”。

不久,李茂春回到天津,一段時間後,再次回到上海,這次,他帶來幾個徒弟。李茂春沒有想到,這次上海之行,使他有機會讓弟子將中國武術傳播海外。

李茂春帶領馬金林、趙佩起等幾個弟子在上海大世界遊樂場表演武術,與他同場演出的有位美國大力士,名叫畢洛。兩人遂成好友。畢洛誠邀“霸州李”到美國獻技表演,李茂春推讓,說中國武術高手如林,畢洛應該多看看再說。畢洛採納了這個建議,與大世界共同策劃,由畢洛出面,以“選拔出國”為由,組織了一次“少林會”。許多武林人士來到大世界一展武藝,一連幾十場的表演和比賽,讓觀眾過了癮,大世界賺了錢,畢洛開了眼。最終,李茂春的弟子馬金林、趙佩起、趙福泰等都被畢洛選中,李茂春很是欣慰,弟子們不僅能把中國武術傳播到海外,還能鍛鍊自己,增廣見聞。畢洛開出的條件也很不錯,食宿及旅費皆由畢洛承擔,無論賠賺都付給馬金林等人包銀。李茂春對此條件比較滿意,讓馬金林領隊,隨畢洛乘船赴美。

馬金林等人在國外漂游期間,不止在美國的檀香山、紐約、華盛頓等地表演,還去到英國、法國、墨西哥、加拿大等國獻技,名聲大噪,所到之處均受到熱烈歡迎,畢洛也獲得不少盈利。馬金林等人遍訪歐美亞24個國家,將中華武術展示給世界,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,也是李茂春一生最引以為傲的事情。數年後馬金林等人回國,李茂春還在天津為他們擺酒慶賀。

大連授拳 營口走鏢

送走馬金林等人後,李茂春繼續訪友求藝的旅程。在河南、山東一帶時,李茂春聽說大連出了一位名叫孫壽文的武師,自恃武藝高超,經常欺負到大連賣藝的武林同道,致使不少人裹足不敢進入大連。“霸州李”最見不得欺行霸市的強盜行為,他收拾行裝,隻身北上,去會這位在大連、營口一帶赫赫有名的孫壽文。

李茂春到大連後直奔西崗,在西崗遊樂場租了一塊場地,一邊賣藝,一邊靜觀其變。前兩天平安無事,“霸州李”練拳腳、耍器械,用自己精湛的武藝征服了觀眾,轟動了西崗。第三天上午,李茂春的場子前依然是里三層外三層,人頭攢動,熱熱鬧鬧,紅紅火火。孫壽文果然帶著眾弟子來了,他滿臉笑容,十分客氣,抱拳拱手,寒暄問候。正與李茂春交談之間,孫壽文突揚右臂,使出一招“鷹爪拳”。知道內情的觀眾異常緊張,都替李茂春捏了把汗。李茂春卻十分鎮定,既不躲閃也不頂擊,而是拳打順勢,借力使力,快速退到孫壽文的左側,一個反掌打去,孫武師的小腹上便中了招,瞬間臉色煞白,身不由己地倒退了幾步,險些仰倒在地。眾弟子一見紛紛湧上,李茂春一手擋開眾人,一手扶住了踉蹌的孫壽文。此時,孫武師對“霸州李”已有了幾分佩服,故意質問李茂春為何出手傷人,李茂春捋起衣袖,露出胳膊說道:“您老的鷹爪拳我領教了,我若不還手,這胳膊恐怕就難保了。”說完,兩人對視,不約而同哈哈大笑起來。孫壽文讓徒弟替李茂春收了場子,力邀李茂春來到自己的孫家武館,獻茶、留飯,待若上賓。

在大連南崗也有一家武館,是王茂田所開。王茂田也是霸州人,早就聽說“霸州李”的名號,得知李茂春如今身在大連,就到孫家武館來拜訪鄉親,並邀李茂春到王家武館教授技藝。孫、王兩家武館一直以來和平相處,互不衝突,李茂春沒有推辭王武師,在與孫、王兩家協商後,將時間一分為二,在兩家武館教館各半個月,與兩家武館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。

李茂春武術器械所長極多,功力深厚,教練認真,不保守,不存門戶之見,因此要求拜師學藝的人很多。孫、王兩位武師藉此良機,聯繫了一些武林朋友,建立了“南山武術研究會”,對拳種、兵器等諸多技法開展研究,並且試圖從理論上探討五臟、六腑、呼吸、五官等與武功的關係。李茂春非常高興,也肯於鑽研。他在大連留居了幾年,帶出了幾班徒弟,後來蜚聲大連武術界的王小章(王茂田之子)、鄧根立等都是“霸州李”的傳人。孫武師對“霸州李”的武功、武德都敬佩不已,要求李茂春留在大連,替代他執掌武館和“南山武術研究會”。雖然孫武師意誠情切,但李茂春拒絕了,並且很快便離開了大連。第一,他不願取代孫、王兩位武師在大連一帶武林的地位;第二,李茂春覺得他不能不顧江湖義氣,喧賓奪主。而更重要的是他早已不甘於平淡的教練生活,放棄不了闖蕩江湖追求武藝的志向。因此,“霸州李”告別了大連和大連的武林朋友,繼續漂泊。

李茂春繼續北上,剛剛來到營口,當地的日升鏢局就找上門來敦請他作鏢師。營口大大小小的鏢局不少,日升鏢局也算得大鏢局,在營口頗有名望,所聘鏢師也都身手不凡。

營口的鏢局一般不肯輕易接北路的鏢,因為過了長春就有強梁馬鬍子出沒,有一個叫黃占英的馬賊很是厲害,經常搶鏢傷人,鏢局屢次在此地出事,鏢師們壓力很大,北路的鏢確實讓人棘手。日升鏢局想讓李茂春走一趟鏢,押送一大批銀兩和貨物到滿洲里。鏢頭將北路的情況告訴李茂春後,李茂春也猶豫了一下,但最終覺得不能叫一個馬賊影響了北線的商貿往來,就接下這一“棘杖”,押著幾十輛鏢車出發了。

一行人風餐露宿,向目的地進發。路上也遇到些麻煩,他們按照走鏢的規矩,或吆喝或打點,也都順利通過了。前面過了海拉爾就是滿洲里,李茂春依然小心謹慎,不曾有半點懈怠。不出所料,鏢車行至三門屯時,一班人馬衝出來橫在路上,手握兵器,來勢洶洶,為首一人騎在馬上,正是大名鼎鼎的黃占英。李茂春深知走鏢的目的是保證所押之鏢平安到達,並非比武逞強,故應以和為貴,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出手。李茂春立刻讓鏢車一輛輛擺成鋸齒形斜橫於道上,大家保護鏢車,他自己走到黃占英面前。黃占英來者不善,勢在必得,大聲喊到:“是留下鏢車,還是比試一下?”李茂春心裡明白,眼前這個局面,一場打鬥是不可避免了,既然要打,就不能表現出半分退讓。他高聲答道:“李某若是輸了,鏢車任你拉走!”話音落後,兩人就在馬上你來我往交起手來。黃占英在馬賊中能夠叫響名號,絕非等閒之輩,他手使一桿長槍與李茂春鬥了幾個回合未分輸贏。李茂春使用雙刀機警靈活,二馬錯蹬之際,一招“地躺刀”砍到了黃占英的馬腿,馬失前蹄,黃占英一下子摔到地上。李茂春若想要他性命,此時上前補上一刀並不費力,然而李茂春豈是濫殺之人,忙走上前伸手相攙。黃占英自知這次“栽”得太重,顏面盡失,並不肯起,只求一死。李茂春理解對方心意,說道:“天下把式是一家,我為何傷你?請起吧。”扶起黃占英,李茂春請他放過鏢車,黃占英敬佩“霸州李”的武藝和為人,非要請他們到屯中歇腳、用飯,李茂春點頭答應。酒席間,黃占英把李茂春當作知己,講述了自己被逼上山落草為寇的歷史,還推心置腹、意味深長地說了自己對押鏢的看法,他認為鏢師這一行非但辛苦危險,而且客人主顧非富即貴,自己的營生可謂殺富濟貧。李茂春默默無語,思量了許久。黃占英很講義氣,親自將李茂春一行送過三門屯,表示今後看到“霸州李”的鏢車,一定退避三舍。

平安回到營口後,日升鏢局的鏢頭高興不已,有李茂春在,今後北路走鏢可以暢通無阻了。鏢頭給予李茂春極高的禮遇,李茂春卻堅辭不受,毅然離開了鏢局。這是“霸州李”一生唯一的一次走鏢經歷。

天津安家

天津是座北方名城,距離霸州不遠,大約100公里。“霸州李”再一次來到天津時,已經度過40餘載的春秋了。多年來闖蕩江湖,“霸州李”已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人物。最終,李茂春在南市老三不管的一家拳房落了腳。這開拳房的姓邢,勝芳人,早年曾到霸州向李茂春學過藝,李茂春便留在邢家拳房教練武藝。不久,“霸州李”在天津安家落戶了,娶的是李慶堂老人的女兒。李老漢是位“老天津”,原是商務印書館的排字工,後在天津開了一家印書房。雖是小本經營,規模不大,卻也衣食無憂,家境小康。李老漢看中了李茂春的武藝和人品,對這位女婿很是滿意,李茂春婚後的生活也很如意。

除了在邢家拳房幫忙,李茂春自己也收徒授藝,隨著子女的相繼出生,生活負擔日益加重,他又經常到三不管一帶撂地賣藝了。李茂春在天津培育了幾班徒弟,密雲趙勝堂,霸州王子辛、趙福泰,河南鄭春城,河北吉世春、高登奎、王樹林、劉樹朋、穀子會、鄒海東、毛金臣等都是他的得意弟子。此外還傳授了幾位女弟子。

近代天津市井繁華,人口稠密,江湖人在此地生存並不容易,不僅要面對官府的控制、

中華武術雖是“國術”,但舊社會江湖習武者的社會地位卻很低下,在動盪的年代更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。1937年“盧溝橋”事變後,武林高手常遭日本侵略者屠戮,李茂春的境遇和一家人的生計更加艱難。李茂春不能安居於家,不得不經常外出遊走,躲避敵人的捕捉。1939年初,漂泊無定的李茂春回到天津家中,生活的摧殘,已使這位武林英豪心力交瘁。李茂春少小體弱,自習武練功後,多年來身體強健,極少生病,不想這一年初春卻意外地感冒了,醫藥不周,竟一病不起,病體沉重。病榻上,“霸州李”仍然指點徒弟練功,仍然惦記著自己的有些技招未有傳人。1939年7月,“霸州李”李茂春走完了他64年的人生旅程,溘然長逝,撒手人寰。  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